Re17 #13 期中考與巧克力


  二零一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第二學期期中考。


  日本的學校考試和台灣有許多不同。

  就考試時程而言,有別於台灣會在考科與考科之間安排「自習時間」的做法,日本則是將所有的考程集中在上午,每科中間僅休息十五分鐘。一天通常只安排二至三項科目的考試,因此,考試週的每天都是中午放學。

  就前置作業而言,我們在上禮拜五放學前,便需先將教室內的桌椅依照番號(即「座號」)順序排列。一號在離前門最近的位置,我是最後一號,坐在靠窗那排的最後一個。
  每天早上開始考試前,同學們需要把座位清空――抽屜內不能放有物品,個人的書包或提袋則會整齊地放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桌上不能放有鉛筆盒,僅能備有一到兩支自動鉛筆,以及一顆橡皮擦,頂多再加上一盒筆芯而已。
  沒錯,在這裡考試是不用原子筆的。

  另外,每節考試前五分鐘,同學們便需要進教室入座。此時監考老師會先行發下答案卡和試卷本,而學生們則會利用此時先在答案卡或手寫試卷上填寫班級、番號和姓名,接著把考卷闔到背面稍作休憩。
  監考老師口令後,考試開始。

**

  第一天考「國語綜合」和「現代社會」。
  對我而言,這兩科即是最需要擔心的科目。

  我準備考試的心力,如果將其量化的話,國語大概足足佔了八成,現代社會則是將近一成。
  畢竟是第一次的校內定期考試,即便我的處境處於語言不通的絕對劣勢,但還是很想考個好成績、讓同學們刮目相看。
  但是,這個大膽的想法,寫完第一面的國語試卷後就被迫宣告破滅了。

  國語考卷有五面。第一、二面是一篇現代文章的題組,雖然文章大意是看得懂,但題組的問題過半都是簡答題。這裡我只能稍稍答出「寫出漢字/片假名」之類的問題,或是用著不是很確信的刪去法,猜猜幾題選擇題而已。
  第三面考的是漢字。這次的測驗範圍只有五百個漢字的詞彙量,全部記起來即可對付。
  第四面考古典文法,難。我是從第二學期才轉入學校的,這表示第一學期的學科內容,我都只能憑自學應付。而「文法」這回事,對於基本知識的要求還是挺高的,僅憑自學實在吃力。
  第五面出了一篇漢文,喜歡。日本漢文的表記方法和中文相同,因此文章的意思完全可以理解。雖然還是有幾題簡答題答不出來,但在異地看到熟悉的語言,著實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國語考試結束。正當我以為噩夢已然結束時,新的夢魘便向我襲來。
  現代社會,考試開始。

  「現代社會」一門科目涉及了許多領域,因此出題老師便依照不同的學術分類,將這份試卷分割成好幾個大題。其中選擇題和填充題的比重大約是二比一,且填充題之中,甚至有幾題規定需用英文回答。然而那些並不困難,對我來說,用日文假名去拼寫歐美人的名字才是最為困難之事。
  「這題答案是漢娜鄂蘭啊!!!」無法將其轉換成片假名的我,在考試當下曾數度崩潰。另外,考卷的最後出有一個大題的日本時事題,其中涉及了今天七月份的日本底薪調整、八月份在日本召開的非洲開發會議、以及不久前的日本消費稅率調整等等議題,整體難度十足。
  這次雖然輸了考試,卻贏了經驗。經歷過這回之後,便知道下回要如何準備了。我不想讓後悔的事情重複發生。

  隔天禮拜二是國定假日,我鎮日在房間裡度過。讀書讀到忘記吃午餐,對於此時的我而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禮拜三考的是「綜合英語」和「數學A」。
  這些科目和禮拜五要考的「英文表達」和「數學I」是不同的科目,分數也是分開計算。綜合英語比較偏重單字和文法,英語表達則注重應用與閱讀;數學的分類則比較單純,這次數學A的出題範圍主要是機率,數學I考的則是二次函數和統計。大概是這樣子的分類。

  綜合英語的題型五花八門。除了基礎的英文單字、文法句型、克漏字、閱讀測驗之外,也出有KK英標、句子重組、難詞字義推理(根據上下文)等等有趣的題目。手寫題之中,有一題目需要用日文來闡述自己對於某篇英文文章的分析,所幸出題老師在考試當下特地跑來和我說這題我可以用中文作答,不然我就又要躊躇一番了。

  整體而言,綜合英語和數學A的試卷難度,都比我在台灣高中時要容易許多。其中在考數學A時,我曾一度迷惑日文的「又は」究竟是中文的「且」還是「或」。不過殷於數學科獨特的劃卡方式(詳見網誌第五篇中後段),考試當下還是可以「推理」出答案的。


  這天的放學,我一個人靜靜地待在學校圖書室準備明天的考試,直到圖書室閉館。起初沒打算待到那麼晚,只是我一讀起書來,常常會讀得「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如此,內心的心流便容易在無意識之下,從時間的流動之中脫離而出。

****

  禮拜四只考一科,世界史。

  世界史的考試題目,大致上可分為三種題型:第一類型是放在考卷最開頭的「國家填空」。考卷上印有空白的世界地圖、以及好幾個用片假名寫著的國家名稱,考生的任務即是將其配對。其中,有一個選項叫做「解なし」,意思是中文的「此題無解」,這大大增加了本題型的難度。
  第二種題型是一般的選擇題,其中除了基礎的選對、選錯之外,亦有不少類似英文「克漏字」的短文配合題,寫起來很是有趣。
  第三種題型所佔的篇幅最多。給你一篇很長的文章,再從那篇文章之中衍生出許多小題目。其實有將近一半的小題目,如果教科書讀得夠熟的話,即使不看長文也可以答得出來,如此可以節省很多作答時間。
  另外,世界史的試題中也有兩題手寫題,且都是詳答題。題幹會講述一件歷史事實,並提供四到五個與之相關的關鍵字。考生需要寫一篇兩百字左右的短文,其中必須用上所有的關鍵字,來解釋那件歷史事實之所以發生或是轉變的原因。
  整體而言,考卷不會出得很細來刁難學生,卻同時能保有高鑑別度,如此「活」的試題,相當有水準。

*****

  最後一天禮拜五把剩下的兩個科目考完,接著發下先前模擬考的成績單,並召開了學年集會,講述了關於日後的模擬考、以及大學升學相關的事情。
  一年級集會的地點是位於體育館樓下的柔道場,每位學生都有一本升學相關資料的彙整書冊,方便此類集會時輔助說明使用。我沒有這本資料冊,所幸坐在我旁邊的,恰好是吹奏樂部同樂器的、願意讓我一起看資料冊的明日香同學。

  順帶一提,我上一次的模擬考,全科綜合的偏差值是七十四,校排則是第三名。要是國語科可以考到平均分的話,成績應該還能再好看一些的。

  抵日留學至今兩個月有餘。九月的我,全心投入在吹奏樂部的社團活動;十月的我,則拚盡全力在課業表現。十一月的目標,是能夠流暢地說上日語。
  為此,我需要多一點和同儕練習說話的機會。加油吧自己。

******

  後記一。
  
  這禮拜輪到我值番。所謂值番,大概和台灣的「值日生」差不多概念,每一個禮拜輪一次,一次兩位同學。「番」是番號的意思,顧名思義其擔任的順序是依照座號而排的。
  我的值番搭檔,是班上第一位和我說話的石川同學。

  「英齊!我們來值番!」
  在石川的教導與帶領之下,我很快地掌握了值番的工作內容。

  首先,黑板。每天早晨更新黑板右側的日期,每節下課則要負責擦黑板。這禮拜恰逢考試週,沒有上課,因此擦黑板的工作量減輕了許多。
  接著,每天早上至教師辦公室外的班級櫃中領取文件,並在早晨的班級時間前將其放至教室講桌上。班級時間時導師會宣讀該文件中的聯絡事項,並請同學將其公布至教室前方的公佈欄。
  最後,班級日誌,依序需要填入日期、天氣、值週負責人,以及當天的授課內容、導師聯絡事項等等。此外,也需要在其中紀錄當天遲到、缺席的出席狀況,並在每天的放學時填寫該日的心得,完成後交至班導手上,便可結束一日的值番工作。

  班級日誌會由兩位值番同學輪流填寫,看看別人寫的心得也是件蠻有趣的事。

*******

  後記二。
  這禮拜五是我的生日。

  前一天禮拜四的早上自習時間,考試週座位坐我前面的,那位體育祭跳舞的搭檔真菜同學,忽而轉過身來。
  「英齊,日本的點心,有什麼喜歡的嗎?」
  「巧克力?」
  「我知道了!」

  生日當天的早晨,我收到了巧克力,從女孩子的手中。除此之外,上禮拜與我共遊川越祭的一八零和根岸同學也有送我零食作為生日禮物。
  在日本,送點心給生日的人儼然成為了一種經典文化。若是班上人緣較好的女同學,例如石川,甚至會有其他同學提早到校,在她的課桌上擺佈滿桌的零食和字條,並於她進教室時集體唱生日快樂歌來慶祝。

  此外,我也從吹奏樂部和班上的同學口中收到了許多口頭的祝賀。日本人這個民族,似乎只要聽到周圍有人說道「生日快樂」,就會跟著附和一句生日快樂。


  這天放學,社團練習結束後,我照慣例從團練室走到小號組的教室,打算繼續個人練習到熄燈時間。
  「啊,英齊君,先在外面等一下!」
  聽到這句話時的我,二號表情誕生。

  「好了,請進!」
  我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是畫滿整面黑板的生日祝福,以及八位唱著生日快樂歌的女孩們。

  歌曲唱畢,她們兩兩用手達成拱橋,我隻身穿過。接著又是另一幅光景:佈滿整個講桌的零食點心,每一個包裝上,都寫有幾句祝賀詞和贈禮人的署名。


  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這麼幸福。
  珍惜,與感謝。



留言

  1. 好羨慕誒…日本零食…
    好奇小熊餅乾右邊的是什麼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是醬油拉麵喔!
      接下來可有得我吃了XD

      刪除
  2. 什麼是大膽的想法?? 向路人蒐集100個XX? 這樣有點賣關子調讀者胃口耶,只好等下週網誌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好!
      並不是那方面的大膽喔,敬請期待!
      雖然究竟能不能達成、自己也不是很確定,但總之是一件很青春的事!

      刪除
  3. 日本的標準差計算方式是
    標準化分數*10+50
    偏差值84也就是說標準化分數為3.4σ
    這裡我們參考常態分布的比例,
    3.5σ大約是0.02326291%
    簡單來說大約4299人中有一人,
    其實也沒到特別不合理的地步,尤其以建中生來說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解說,長知識!
      孤陋寡聞的我,先前看過的偏差值很少有超過八十五的,這回可真是大開眼界!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