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17 #11 女生一邊、男生一邊
留學至今一個月有餘。這篇網誌來說說我對於各門課堂的初步認識。
*
首先從國語課開始談起吧。
我們學校的國語,每週排有四節課,其中三堂教授古典文學、一堂指導現代文學。另外每週會有一回漢字小測驗,安排在現代文學課堂的開頭。
至於實際的授課內容,現代文學相對來說要比古典文學單純許多。一篇現代文章,先導讀,後分析。分析段落大意,解讀文章涵義,雖然形式上看似和台灣差不多,但僅僅解讀一篇文章,一個月就這麼過去了,其文章解析的細膩程度,遠遠凌駕於台灣之上。
順帶一提,現代文學的課本裡,除了一般常見的文章外,也收錄了小說、評論、詩、短歌、俳句等等體裁的文學作品,很是豐富。
我最喜歡的課堂,非古典文學莫屬。
我的國文老師即是我們班的班導,能夠流利地使用中文。導師平常對我很是照顧,而這些照顧也不時體現在古文課堂上:無論是請我用中文朗讀漢文,或是請我分享課堂相關的中文知識,抑或是天外飛來一筆、突然蹦出幾句不是日文的語句,再請我翻譯給同學們知曉,以上種種都令我覺得備受照顧,課程參與感十足。
另外,老師也常常用日文請我回答課堂上的問題。幸運的是,至今為止每一回我都能夠回答正確。
**
數學和英文,這兩個科目對我而言相對愜意許多。
數學課每週設有五節課,每日一節。課程最近在教二次曲線和機率,課堂上大多數的時間我都在自己「解讀」教科書,畢竟有許多日文的專有名詞需要查譯。除此之外沒有太大的難度。
英文課每週排有多達五節課,其中三節名為「綜合英語」,兩節稱做「英語表達」。
「綜合英語」課有著固定的上課模式。課堂開始後,首先會有五到七分鐘的閱讀時間。每位同學需要選擇一本自己有興趣的短篇英文小說,並於每節課堂上看一些,這對於培養語感挺有幫助。接著是三至五分鐘的對話時間,老師會提出一個開放式問題,接著左右兩邊桌椅合併,兩位同學各針對問題回答一分鐘,而後由老師隨機點選數位同學上台分享。此後的四十五分鐘即是一般的英文授課,難度偏易。
另外一門課「英語表達」採取小班制教學,每逢此課,班上的同學便會依照座號分成兩個小班,分別到各自的教室上課。教室裡每個座位都配有一台筆電,兩兩同學共一桌,以因應各式課堂活動所需。學生每堂課的座位並不固定,課堂開始前,老師會把大家的名牌隨機放至各個座位上,接著學生再依名牌的位置入座。這樣的設計能讓同學們有更多與不同人練習對話的機會。
最近的英文表達課,每位同學要選擇一處日本的觀光景點並加以介紹。不得不說,雖然多數的人說著的都是日式英文,但還是有不少同學能夠用流利而標準的英文來做發表;其他同學雖然語調有些怪異、語速也有點跟不上,但是卻也能聽得出來他們是備稿了許久、下了很多功夫的。十分敬佩。
除此之外,每週亦有兩堂「第二外語」課,其選項有法文、德文、中文與西班牙文,而我選擇的是德文。我大可直接選擇母語中文,然後毫無壓力地愜意上課,但我喜歡挑戰、也喜歡做困難的事,因此我選擇從零開始。
德文老師在上課時最常用的教學道具是一顆軟軟的迷你足球。老師會先以口語出題,然後拋球給同學,接到球的同學便須回答問題。我常常可以感受到老師刻意挑選比較簡單的問題給我回答,不過其實不用這樣的。
雖然用未熟悉的語言學習另一個未知的語言甚是困難,但學習語言的充實感總是那麼的吸引人,讓人願意一再練習與嘗試,欲罷不能。
***
我們班的課表裡沒有自然科的課。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社會」、「世界歷史」以及「社會情報」等等課程。
「現代社會」是一門學術範圍涉及很廣的課,如果要用台灣的課堂來形容的話,大概像是地理科加上公民科、再混入一些哲學與倫理的感覺。實例說明,最近我們教授了澳大利亞和荷蘭的地理知識,也學習了日文名為「生命技術」的相關資訊。順帶一提,這門課的老師十分有趣,完全有轉戰搞笑藝人界的潛力。
「世界歷史」,課程內容如其名。最近在教近代歐洲史,於我而言,最為困擾的莫過於記憶那些歷史人物和地名的片假名。不過,除了某些近代歷史事件的描述觀點之外,大多數的內容都與台灣的歷史課相似,身為一名文組生應是應付得來的。
順帶一提,不僅僅是世界史,許多堂課的老師都習慣用自己的講義上課,部分課堂的講義還會在紙張的一側打好洞,方便用雙孔式資料夾收納。因此,同學們會為各門科目準備不同顏色的硬殼資料夾,並將資料分門別類地存放。
「社會情報」的授課地點在電腦教室,可想而知其授課內容與電腦及資訊密切相關。每堂課開始後會先有五分鐘的打字計時測驗,雖然我有許多漢字的讀法仍未曉得,但還是可以打出比旁邊座位同學還要快的成績。打字測驗後即是一般的資訊課授課內容,最近教授的是電腦硬體設備、基礎的電腦專用術語、以及不同進位制的轉換。課堂上因為許多專用語都會附上英文原字,因此我除了對這門課興趣不大之外,沒甚麼其他太需要擔心的問題。
以上三門學術都是一週兩堂課。另外,每週還設有一門保健課,專門教授疾病、飲食與藥物相關知識。
****
體育課,每週三節。
日本和台灣的學校最經典的差異,在於學生上下學時必定會穿著制服,尤其對於我的台灣學校建中而言,這差異更是顯著。也因此,每節體育課前的下課時間,班上的男生們便會集體到一間多功能教室,將身上的制服替換成體育服,女同學則是在教室更著。
接著,在上課鐘響前,全員必定會在上課地點集合完畢,女生和男生是分開授課的。有體育課的日子時,當天早晨的班務時間兩位體育股長(一男一女)便會先告知同學們今日的上課場所,讓大家得以準備。
日本體育課的暖操熱身可一點都不馬虎:集合完畢後,會先整齊劃一地邊喊著口令邊繞校園跑上一圈,如果是在室內授課,則會依另外的規劃跑步暖身。而後緊接著的是一整套已深植於日本學生記憶之中的暖身操,全部做完約需十分鐘。其中有幾個項目是由兩位同學協力完成的,此外亦有不少高強度、考驗肌耐力的動作。日本男生普遍都比外表看起來還要精壯許多,這暖身操大概功不可沒。
每個學期的第一週體育課會安排長跑訓練,除此之外,平時體育課所教授的運動項目約每一個月輪換一次。我們男生九月在學體操,十月則是柔道,於我而言這些都是嶄新的體驗。
日本的體育課是認真的在「上課」的,課程中鮮少有自由活動的時間。授課結束後會集合收操,下課鐘響後別忘記返至多功能教室換回制服。此時可別急著衝回教室,那裡是女生的地盤。
*****
最後介紹唯一的一門選修課:藝術。每週兩堂的藝術課,學生們可在美術、音樂和書法之中擇其所愛。想當然爾,我選擇音樂。
音樂課的上課地點和我們吹奏樂部團練所用的是同一間教室。我們和另外一個班級合併上課,班上的人數約是三十人。女生坐一邊、男生坐一邊,這裡的學生總是如此青澀。
課程內容大致分成兩大類:合唱及直笛。以下簡評。
合唱練習時,女高音、女中音、男中音和男低音會先分部練習,最後才全班合唱,而無論何時,我的位置都在鋼琴前面。沒有唱歌天分的我,能當上鋼琴伴奏,對大家和我而言都是件好事吧。
教授直笛時,同學們手上或拿高音直笛、或拿中音直笛,這是在日本學校之中少數沒有統一的事情。最近在練習的直笛曲是C大調的《波麗露》,其中有幾個轉調的樂段,難度還挺高的。
除了以上兩者之外,課堂上偶爾也會介紹一些樂理知識或穿插樂曲欣賞,只不過這些知識都再基本不過,欣賞的樂曲也已是老生常談。
******
後記,隨筆。
上禮拜四的班會課,我們班上換了座位。會做到哪兒完全是以抽籤決定的,約每三個月會進行一次抽籤的儀式。我的新座位是離教室前門最近的那個位置,如果授課的老師是右撇子的話,我時常會看不見黑板上的文字。順帶一提,我的上一個座位是離後門最近的那個,完全有資格被封為「門神」之稱號。
上禮拜五的放學,學校舉辦英文檢定考試。我沒辦法報名檢定,且吹奏樂部也無處可以練習,所以這天,我久違地在下午四點離開了學校。
頭髮有點長,我趁此刻的閒暇去剪了頭髮。剪一回頭髮總共花上二十分鐘,費用是一千一百日元,比起熟悉的建中理髮要來的費工許多。
剪完頭髮後,理髮店的店員為我的頭髮拍了照,那是他們建檔用的,這樣之後顧客再次光顧時,就可以憑照片理出一樣的髮型。日本人似乎比較習慣一成不變的穩定感。
從這禮拜開始,我試圖做出改變。
早晨五點多的空氣有點嗆鼻,明明才十月,卻冷得好似加拿大的冰原。此時的電車上人比椅稀,月台裡還瀰漫著朦朧朧的晨霧,少了幾分喧囂,格外覺得高調。踏進校門之時,常時通學的門扉仍舊深鎖,我只得從食堂的通道而入。
六點半到八點半,整整兩個小時可以專注讀書而不受干擾,這樣的平行時空太過幸福。
這是我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之一。
某次和一八零閒聊時,我提到我想去川越祭玩玩。川越市離學校不遠,近年來受到日本動畫《月色真美》的影響,不論是川越的景點或是祭典,知名度都提升了許多。於是乎,下禮拜六,我受一八零之邀約,預計與一八零和另一位班上的男同學,一起遊玩川越祭。
哪一天的月色比較美呢。
這篇標題讚! 看你的網誌就好像和你一起留學,超棒的! 有幾個小問題請教,現代社會課程裡的「生命技術」是指什麼? 是延長壽命嗎? 還是煉金術裡的賢者之石? 體育課這一段,兩位體育鼓掌(一男一女)這裡是否是注音選字出狀況了? 最後能否再給我們一點具體的概念,第一班電車的時間大概是多早啊?? 搭車的成員年齡層是否和平時差很多? 感謝你讓我們認識不一樣的日本。
回覆刪除你好!「生命技術」的具體內容包含生命倫理、人工生殖、器官移植、安樂死、再生醫療等等課題,我對這方面並不是特別了解,因此僅以實例回答!
刪除錯字問題已修正,感謝斧正!
第一班電車的時間大概是四點半至五點鐘,會隨著各站而有所不同。我所搭乘的路線與車站,最早的一班是四點五十五分,搭車的成員多是四五十歲的上班族,男性居多,鮮少看到學生。
不過為了配合第一班公車的發車時間(五點五十五分),因此我通常會利用五點二十四分的電車通勤!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我現在在英國也在學西班牙文。每週一節,不算太多,甚至少到我覺得意猶未盡。理由也跟作者一樣,使用一個自己還未盡熟悉的語言學習另一個外語是非常有趣的體驗。但是跟作者您比較不同的是,雖然是在英國,我們的西班牙文課幾乎是全西班牙文授課,僅有在完全無法解釋時才會用英語單字翻譯給學生聽。這個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體驗,尤其在觀察同學與老師的互動情況。可以發現也是以一樣方式學習英文的人(例如我來自阿曼王國的同學)就非常快速的上手,甚至能夠在短短幾堂課後就在適當的時機說出逗趣的話;反觀我或是來自中國的同學,則是常常在按手機尋求翻譯。
回覆刪除但是能夠嘗試從老師非常誇張的動作中猜意思(老師是秘魯人,可想而知拉丁美洲就是開朗跟很會扭的代表)真的是非常有趣且流連忘返的事情!
只用外語來上外語課也太厲害!
刪除說的真好,多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多用一種角度看世界,令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