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17 #9 體育祭


   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日,和光國際高中體育祭。


  「體育祭」一詞要介紹起來實在茲事體大。總之先從學生們的隊伍編制(日文叫做「団」,相當於中文的團)談起吧。

  我們學校總共設有二十四個班級,這二十四個班級被分成以顏色命名的八個隊伍,每個隊伍由高一、高二、高三各一個班級組合而成。
  我們班所屬的是「赤団(紅隊)」。其餘還有橘、黃、綠、藍、紫、桃(粉紅)、白隊。先前文化祭所穿著的班級T恤的底色即是該班所屬的隊伍顏色。

  除此之外,每位同學都會領到屬於自己隊伍顏色的頭帶。體育祭當日大多數的時間是穿著學校體育服的,因此每個年級的褲子顏色都不同(今年是高一綠色、高二紅色、高三藍色,每年輪轉)。所以觀眾們即使和選手相距遙遠,也可以透過褲子和頭帶的顏色來快速找到自己的同班同學並幫其加油。

**

  再來說說我們練習的時段。

  文化祭和體育祭是日本高中每年都會舉辦的兩大經典活動。我們學校把這兩個活動都辦在九月,相隔約兩個禮拜。
  所以可想而知,文化祭結束後,緊接著的即是緊鑼密鼓的體育祭練習與準備。每天早上七點半到八點二十分,以及中午午休時間的後三十分鐘,這樣子的練習時程也是持續了兩個禮拜。
  要知道,日本學生的通勤時間大多要花上一個半小時。在這樣的情況下,早晨集合時還是能有極高的出席率,如此的團隊參與度著實令人佩服。

  當然,除了學生自己之外,學校也十分重視這項活動。這次的體育祭舉辦於禮拜五,而同一週的禮拜三整日及禮拜四下午,學校都暫停了課堂,把時間轉讓給學生體育祭的準備。
  禮拜三早上是開幕式的彩排,而後是一百和兩百米賽跑的預選賽。我們紅隊的休息區(同時也是觀看比賽的地方)位於跑道的終點旁邊,因此可以看到比賽中最為激烈的部分。永遠忘不了,有幾名高三學生在輸掉預選賽後,倒在終點線後方跪地悲慟的神情。畢竟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最後的青春了啊。

  預選賽後,大雨滂沱。下午原本安排有各項團體競賽的練習與彩排,只能被迫取消。
  其實體育祭原先是預計舉辦在禮拜四的,之所以被延後一天也是基於此因。
  總之,禮拜三下午由於雨勢未停,我們只能不斷不斷地練習跳舞。

***

  沒錯,體育祭是要跳舞的。跳舞的意義與價值在於,這是極少數可以讓隊伍全員一齊參與的活動。每支隊伍都會為此自行編排約五分鐘左右的短劇與舞蹈,十分用心。
  我們紅隊跳舞所搭配的音樂是 “It's my life” 和「トトロ(龍貓)」。其中有需要雙人舞蹈的段落,大多數的同學都是男生配男生、女生配女生。但是由於我的加入,使得隊伍中男生的人數從偶數變成了奇數,所以和我搭配的partner很罕見的是個女生。她和我同班,也在吹奏樂部,名字叫做「真菜」。畢竟跳舞的動作指令都是用日文傳授的,所以在學舞的過程中,我受到了她很多指導和翻譯協助。

  順帶一提,其他隊伍中有一隊跳舞用的音樂是 “Sing sing sing” ,這是首有名的爵士樂曲,鼎鼎大名的京都橘高校樂隊幾年前就是透過這首曲子一舉成名。雖然我們學校的同學沒辦法作到像橘高校那樣華麗的動作,但要讓一百多位普通的學生整齊地練成此曲,還是挺有難度的。佩服。

****

  接下來進入正題,體育祭當天。

  早上七點,我抵達了到校。吹奏樂部要在早上的開幕式負責伴奏,而我們的集合時間是八點。但是我實在是太興奮,期待到睡不著,便太早到校了。幸好同為小號組的齊藤也十分早到,我們倆在還沒開門的社團教室前聊起天。附近沒甚麼人,這種安定而閒適的感覺,真不錯。
  體育祭的開幕式從早上八點五十分開始,在那之前,所有的學生會依照隊伍列隊,繞行操場一周後至操場中央立定。此時的我正在吹奏樂部吹著進場樂、開場樂和散場樂,曲目依序是進行曲、號角Fanfare(只由小號演奏)以及流行音樂J-Pops。而後體育祭正式開始。
  揭開序幕的首個比賽項目是女子組和男子組的百米及兩百米短跑,每個項目由八位綁著不同顏色頭帶的選手角逐優勝。我們紅隊旗開得勝,兩百米的女子和男子第一名都被我們隊伍攬下。

  接下來是許多有趣的團體競技項目。以下項目都是男女混合參賽,請容我一一介紹。
  「台風の目」,中文譯作颱風眼。每支隊伍派出二十名成員,每四人為一小組,需要共同拿著一根長柱賽跑,途中要以角標為中心繞圈,此即為「颱風眼」名稱的由來。每隊總共進行五輪,每輪回到起點後需要讓其餘十六位同學跳過長柱,接著把長柱交棒給下一小組進行挑戰,最後由各隊伍競速五輪完成的總時間。
  「障害物競走」,中文譯作障礙賽跑,每間學校的競賽內容都不盡相同。以我們學校為例,這次的障礙賽跑,是由跳麻布袋、跨欄跑,還有兩人一組的雙手撐地爬行、揹人跑步、以及兩人三腳等等子項目所組成的。每個子項目會由不同的同學執行,而最後完成所有關卡後,恰會繞行操場一周。一樣是項競速的比賽。
  「綱引き」,中文譯作拔河。每支隊伍大概有一半的人(大約六十人)會上場比賽,其他沒有上場的人則會在一旁近距離圍觀,並以整齊的口號呼喊應援。
  「みんなでジャンプ」,中文譯作團體跳繩。「行くよ!」「せ~の!一!二!三!……」。每支隊伍會有三十人左右出戰此項目,男生女生會面向不同的方向。這是我整個早上唯一參與的項目,一條長繩,聯繫了我們的青春。最終我們紅隊很榮幸地在所有八個隊伍中奪下了該項目的第一名。

  順帶一提,項目與項目中間,會播放日本歌曲當作緩衝。其中有一首是「全力少年」,建中樂旗做操時曾播放過的音樂。那當下真是百感交集,好似時空重疊,有種道不出的滋味湧出心頭。

*****

  下午的行程從一點十分開始,一開場便是各隊伍練習已久的跳舞展現。
  接下來的項目是「鯉の滝登り」,我想要將其譯作「錦鯉登瀑」。這是體育祭所有競技活動之中,唯一一項全員參與的項目。這個項目分成三個階段:起初先由所有女同學以手和身體緊密地搭建成「瀑布」,以類似波浪的方式把主角往前面送去;接著由四位壯丁扛轎,將手持錦鯉旗的同學運至前方;前方則是由剩下的所有男同學緊緊抱住一根長竿,好讓那位持有錦鯉旗的同學攀爬上去,最終掛上錦鯉旗完成任務。我們紅隊最終獲得第二名,算是不錯的成績。

  最後是最熱血的大隊接力。雖然我沒有參賽,但看著一群高中生為了榮耀、為了不留下遺憾、為了一輩子只有一次的青春而戰,心中總會有一把火燃燒起來。即使隊伍落後了半圈操場,也拚得聲嘶力竭;每每交棒後,那倒地的身影是多麼的帥氣!我在同班同學夢夢的身旁觀賽,她的每一聲「赤!頑張って!(紅隊加油!)」都是撕開心肺的吶喊,直直喊到你骨子裏頭。這就是青春!好幾度被周遭的應援聲感動到溼了眼眶。如果要為這次的體育祭剪輯一部三十秒鐘的精華影片的話,我想這一幕足以佔有十秒鐘之久。

  最後,我們紅隊獲得總成績的第三名,不過得到第幾名並不是那麼重要。

*****

  一場難忘的體育祭。年輕,真好。


留言

  1. 很讚的分享! 請問體育祭的項目每年都一樣,還是會更動? 感覺和台灣高中運動會比起,多了更多的參與度及凝聚力,除了民族性的差異外,還有什麼不一樣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好!體育祭的項目是每年固定舉辦的。
        第二個問題,就我至今短短一個月的觀察而言,這可能和日本人從小被教育「要讀周遭空氣」的思維有關。畢竟要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最容易、直接的方法就是「凡事和別人一樣」。所以當他們對於「體育祭」一詞的既定印象是「熱血、青春」時,如果自己隻身一人支支吾吾、不積極參與的話,就會被冠上「不會讀空氣」這種糟糕的評價。而這些沒有融入團體的少數人,下場通常都不太好過,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人寧願委屈自己、或是做出與自己理念相違背的事情,也要盡全力追求「極致的普通」吧。
        以上純屬目前的想法,真實性還有待觀察確認!

      刪除
  2. 英齊加油 我都有在看哈哈哈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