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17 #7 文化祭


  二零一九年九月六日與七日,和光國際高中文化祭。



  日本高中的文化祭,通常會舉辦在第二學期初,也就是九月初左右。我們學校今年辦在禮拜五和禮拜六,第一天僅開放給校內師生參加,第二天才正式對外開放。
  本週的學校課表上,禮拜三下午和禮拜四整日都是「文化祭準備」。

  我們班要做的主題是「Jurassic Tatsuya」,Jurassic中文譯作侏儸紀,Tatsuya則是我們班級導師的名字,好酷又好鬧。教室內被布置成一個闖關遊戲,挑戰者要從入口處用長筷子夾住恐龍蛋,一路通過各種地形險阻、完成丟球擊中目標和跳格子等任務,並沿路抵達終點,最後依恐龍蛋掉落的次數決定最終成績。能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之下設計出這樣的遊戲並付諸執行,真的蠻佩服的。

  在文化祭的準備期間,我並沒有被分到明確的工作分配,但難得的文化祭,若沒有幫班上做點什麼,總感覺有些空虛。我決定到處尋找可以幫上忙的工作。
  我先找了班上較熟識的男生一八零,一起幫忙在窗戶上黏上黑紙。接著找了同為吹奏樂部的夢夢,幫她一起收拾布告欄上的資料。時至此時,大部分的同學都已經進入到穩定的工作模式,以我這個跑龍套的Support來說,大概很難再找到甚麼可以幫上的忙。


  此時,我發現教室正中央的顏料桶旁邊,有一支沒有人使用的畫筆。
  「手伝いたい……(我想幫忙……)」我用著隻言片語來尋求工作。回過神來,我已經拿起畫筆在工作了。
  順帶一提,這份工作,就是繪製上面那幅畫。

  完成這幅畫後,我繼續去尋找工作。
  我去找了石川,那位班上第一個和我說話的同學。她的工作是在厚紙板上剪下樹葉和花朵的圖案,這也是我接下來的工作。


  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已近乎完成。吹奏樂部的夢夢趁閒時向我介紹一名班上的女同學,名字叫做梓沙。而後夢夢問我,覺得梓沙可愛嗎?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我才知道當面稱讚女生可愛是這麼害羞的一件事。不過,害羞總比說謊好。
  中午休息時間,我和夢夢和梓沙一起看了一些社團表演的彩排。接著下午是吹奏樂部的彩排時間,我也即將登上舞台。

**

  禮拜四的下午,我同吹奏樂部一齊待在沒有空調的悶熱體育館之中。此時的體育館裡鋪有大地墊,可以直接把一般校舍所用的室內鞋穿進來。
  彩排開始之前,吹奏樂部的七十二名成員被分成三組工作小組,各自執行社團幹部所指定的場佈任務。我是A組的一員,負責搬運組員的樂器及團練用品。

  順帶一提,日本的管樂團員並沒有屬於自己的譜夾,他們的譜夾是認位置不認人的。例如,如果我第一首曲子吹一部,而第二首吹二部的話,那麼這兩首曲子的譜就會被黏在兩本不同的譜夾中,使得第一首曲畢換位子時,我可以不必帶著譜夾移動,而是直接坐到黏有我第二首的譜的那本譜夾所屬的座位上。

  這次文化祭的演出將在學校的體育館舉行,不過除了小號和長號會坐在體育館的舞台上之外,其餘所有的樂器都坐在與觀眾同一水平面上。另外,指揮的兩側設有左右各一支麥克風給Soloists使用,雙簧管的樂聲透過音響效果修飾後尤其好聽。
  再順帶一提,我們這次演出的七首曲目中有五首是pops曲風,其中有兩首是由全體團員邊跳舞邊演奏,其餘數首則特別安排了幾位擅長跳舞的團員於觀眾席前方大秀舞步。跳得可真好,好幾回我在演奏音樂時目光都被她們奪去。

  這次活動的流程,是由吹奏樂部的幹部將細流與注意事項手寫在紙上後拍照上傳至Line群組,並沒有用額外的時間集合全員來順行程。神奇的是,即便只有如此,大家都還是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一切有條不紊,毫無失序。「不可以給別人添麻煩」的民族性,台灣學生恐怕難以望其項背。
  在這裡請容我好好感謝一番。還聽不懂也看不太懂日文的我,之所以能跟上大家的腳步,大多要歸功於既同班又同社團的夢夢同學。每次聽到那句「英齊君,GO!」,都彷彿有朵小花開在心中的某個陰暗角落。

***


  禮拜五,文化祭的第一天。
  早上九點是文化祭的開幕式。當全校師生喊完「五、四、三、二、一」的倒數聲後,那一剎那的強光與歡呼聲,震撼程度堪比Spartacus一曲的主題再現。
  上午的時間,我跟著班上的男同學們穿梭於校舍中間到處遊山玩水後,中午便回到班級內,準備下午的接班。下午的工作任務是站在教室後方,引導前來班上闖關的人走向終點,並在最後收回挑戰道具。雖然這份工作需要說上日文,不過實際執行起來並沒有那麼困難,只需要提前記好相關的單字和句型即可勝任。

  第一天的文化祭在完成工作後便不知不覺地悄然結束。老實說至此時,還沒有體驗到甚麼青春的感覺。

****


  隔天,禮拜六,文化祭的最後一天。
  早上是吹奏樂部的演出,總共演奏七首樂曲。體育館又熱又悶,可是我整整微笑了一個上午。這大概是有史以來微笑持續最久的紀錄。
  Mambo組曲。演出開始的太突然,而這首又是本次表演之中音樂難度最高的一首,我只求不要吹錯音符、不要做錯動作,一時尚未能將情緒融入音樂裡頭。
  Indigo Cloud。一首節奏鮮明的爵士曲,中間有好幾段各樂器的獨奏與重奏,其中我特別喜歡長號的Soli,震撼人心。
  風笛~あすかのテーマ~。我們的Oboe獨奏實在厲害,完全有職業水準,每次聽到她的演奏都起雞皮疙瘩,甚至有時候會聽到感動落淚。
  接著是連續三首引人律動的Pops樂曲:Aladdin、GUTS!、Luv, Peace under the Groove,演奏到中段,我的身心已進入了音樂的世界。其中的第三首是動作幅度最大、最為複雜,同時也是氣氛最嗨的一首。跳舞動作大一點!唱歌聲音大一點!然後微笑也要再大一點!這是彩排時我唯一被提醒的三件事。表演的當下,我盡可能地不辜負任何人的期待,不過微笑對現在的我而言還是有點難,之後多多練習吧。
  パプリカ。最後的安可曲。有演奏的時候我在跳舞,沒有演奏的時候我在欣賞舞台前方的同學跳舞。捨不得結束,我恨不得作曲家多寫幾次Dal Segno

  表演完後,我們依照分工快速地將體育館場地復原後,便來到校舍外的露天舞台,欣賞吹奏樂部三年級前輩們的Onstage表演。之後大家便回到各自的班上,把身上的吹奏樂部藍色Polo衫換成自己班級的文化祭T恤。
  下午的自由時間,我從夢夢的口中得知「仲良し」是「好朋友」的意思。猜猜我怎麼知道的。


  下午三點半至四點半是文化祭的閉幕式,流程和開幕式差不多,只是多了些惆悵感。閉幕式後,吹奏樂部的團員們稍稍集合了一下,幫忙收拾了三年級前輩們的表演用具。五點開始是文化祭之後的「後夜祭」,一開始的活動是在體育館裡舉行搖滾演唱會,待天黑之後,場地移動至操場,最後以欣賞煙火作結。

  最後一發煙火的餘光消逝。至此,文化祭正式結束。
  稍微、有點,青春。

*****

  この文化祭、一生忘れません。


留言

  1. 從前一篇吹奏樂部到這篇文化祭,看起來和國的吹奏樂部72人是由高一高二組成? 因為文化祭高三學長有onstage單獨演出? 日本也是高三就要準備升學嗎? 那參加比賽是由那些成員擔當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日本的學制將一年分割成三個學期,而高三生只有第一學期會參加社團活動。日本的吹奏樂比賽(地區初賽、縣市預賽)舉辦在每年的八月中旬,參與比賽的團員以二、三年級生為主。如果未能在縣市預賽突破重圍、沒有晉級全國賽的話,便會在八月下旬為三年級的學長姐舉辦「引退式」,而後的部活動就會由一、二年級生接手,讓學長姐們專心準備九月的文化祭和體育祭、以及之後的各項考試。所以現在的社員都是高一和高二生沒錯喔!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