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17 #6 吹奏樂部
*
我是為了加入吹奏樂部而來到日本的。
我很幸運地來到這所學校,連續好幾年奪得日本吹奏樂大賽銀賞的和光國際高中。要知道這個比賽每年全日本共有一萬多團管樂團參賽,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者,實力絕對無庸置疑。
我的班級導師恰巧是吹奏樂部的指導老師。開學的第一天沒有社團活動,於是導師便委請班上其他同為吹奏樂部的同學,於隔日放學時再協助我入社。第二天的課表只排有上午的課,因此這天的下午我便在吹奏樂部中度過。
和我同班的吹奏樂部同學有三位,其中一位叫做「もも(Momo)」,請容我將其名譯為「夢夢」。她演奏的是薩克斯風,且不僅僅只是名字可愛而已。
這天的團練開始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在那之前所有團員會依樂器組別,前往各組分配到的空教室中先自己個人練習一個小時。
於是,我拎著自己的六三三五(我的樂器型號,YTR-6335S),在其他小號組員的帶領下來到了小號組的教室。
小號組到齊後,我們圍圈作了一輪自我介紹。這屆高一和高二的小號組加上我總共有九個人,其中高一有五位、高二有四位,也可以說是女生八位、男生一位。雖然平均身高大概不到一六零,但卻大概是我待過的小號組之中水準最高的。
簡單介紹下高二的學姊們,雖然實際上我比她們大一歲。請容我用姓氏稱呼她們。
水家。小號組長。
川西。全樂團設有三位幹部,她是其中之一。
佐藤。柔音號擔當。
桑名。小號組screamer,她會指著譜上的一點Mi,笑著和你說「啊,這邊高八度喔」。更厲害的是,她很快地便掌握了我能理解的日文詞彙和句型,因此時常協助將他人的話語翻譯讓我知道。
高一的四位同學都在一年八班,我的隔壁班。她們在自我介紹時,分別允許我稱呼她們為「ふう」、「斉藤」、「明日香」、「うっちゃん」。請容我將其名譯為「風羽」、「齊藤」、「明日香」和「嗚醬」。
自我介紹完畢後,大家便開始各自熱嘴、準備接下來的團練。她們似乎常常用Trill(顫音)熱嘴,其次是長音,泛音的Slur倒是沒有練那麼多。
稍稍熱嘴後,川西帶我去拜訪樂團的指揮老師。老師先是和我確認入社的意願,接著再確認我是否有足夠的經濟來源以支付團費(團費是三個月一萬日圓),最後看了看我的樂器。沒問題,入社吧。
**
這間學校沒有專門的樂團練習室,因此每次團練前,我們需要先把音樂教室中的課桌椅搬到走廊上,接著在地上鋪上吸音地墊,再排上各自的團練座椅和譜架,最後才放入個人樂器和物品,一切井然有序。
順帶一提,踩上吸音地墊前,需要先將室內鞋脫掉。另外,銅管樂器也不能倒口水在地板上,需要自己準備小毛巾來接口水。
完成場地布置後,所有人會先到音樂教室旁邊的小禮堂集合點名並宣布事情。所有人的書包和樂器盒等物品都會放在這裡,進團練室時只會帶上必要的團練用品。
團練開始後,約莫只會有十五分鐘的全團基本練習。
因為大家都會先在團練前自己熱好嘴、調好音,因此即便只是基本練習,聽起來也像是天籟。在這裡音準不準會被視為低級錯誤。
這裡的樂團很注重長音,它同時考驗了音準的控制、送氣的穩定和彼此之間的默契。基本練習的順序大致如下:
降B大調音階長音,先下行後上行。
Balance(全團依樂器音域分四組,由低到高依序加入長音)。
Legato→Tenuto→Staccato的降B大調音階,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各一輪。
同樣Legato→Tenuto→Staccato的降B大調琶音,也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各一輪。
順帶一提,他們音名的唱法用的是日式德語唸法。降B大調音階,「べー•シェー•デー•エス•エフ•ゲー•アー•べー」(ㄅㄟˋ•ㄙㄟˋ•ㄉㄟˋ•欸死•欸府•ㄍㄟˋ•ㄚˋ•ㄅㄟˋ)。正在努力習慣中。
基本練習就到此為止,接下來要練習的即是比賽或表演用的曲子。我們樂團大多選用的表演曲都是Pops曲風,因此樂器編制裡有爵士鼓和電貝斯,他們的位置在銅管和木管中間。順帶一提,我們全團共有七十二位團員,長笛可以坐滿一整圈,小號和長號人數多到即使分兩排坐也略顯擁擠。所謂幸福的煩惱,當如是。
***
團練結束後,先收拾自己的座椅、譜冊和譜架,接著收拾地墊,而後分工搬動打擊樂器和課桌椅。場地復原後,最後則會把樂器和個人物品移動到宣布事情的小禮堂或是空教室中,繼續自己練習。小號組在團練完後全員個練一個半小時,這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順帶一提,這裡所謂的譜冊,是將譜用紙膠帶黏在素描本上而成的,和台灣人所使用的譜夾大相逕庭。正式演出時,素描本的封面封底會鋪上黑色卡紙,這樣從觀眾的角度來看,才不會顯得凌亂不堪。
有看過動畫《 吹響吧!上低音號》的人應該知道,練完樂器後,銅管會去走廊上的洗手台洗吹嘴,同時洗用來接口水的毛巾。收好樂器後,先將樂器盒放到團練室旁邊的小房間內,再和其他還在練樂器的人說聲「お疲れ様(辛苦了)」即可離開。在建中團練完後要成為最後一個離開社辦的人並不是很稀奇的事,但這裡可不一樣。
此外,一個七十多人的樂團竟然能將所有管樂器收進一個不到三坪的小房間內,實在神奇。
****
我於禮拜二加入吹奏樂部,而同一週禮拜六的文化祭,吹奏樂部就有一場音樂會要演出。
這次音樂會的主題,名為「夢の彼方へ、さあ行くぞ!(朝著夢想的方向前進吧!)」。演出的七首曲目中,幾乎每首都有演奏之外的動作要做,甚至有兩首需要邊演奏邊跳舞,遑論需要背譜演奏。而且,不論樂曲難度、動作複雜度、甚至體力負荷量,都有著不亞於建中樂旗行進表演的難度。
說到這個,我要好好感謝建中樂旗。如果在台灣沒有先把團隊紀律和練習態度培養好的話,來到日本的吹奏樂部大概會被電到飛起來吧。
「表演有很多動作要記,你先看我們演一次,再決定要不要一起表演吧。」桑名翻譯員在團練開始前這樣和我說。
接著,他們從頭到尾走了一遍演出的曲目。驚天地泣鬼神。每天至少五個小時的練習與堅持,可不是台灣普通的學生管樂團可以比擬的。特別喜歡炸裂全場的長號Soli和技驚四座的雙簧管Solo,如果之後有演出的錄影我一定立刻分享。
「如何?」指揮老師問我。
「我想演出,請給我一天的時間練習。」我回答道。
回家後,我憑著記憶把所有動作記錄下來,再搭配著樂譜全部背起來。
隔天,指揮老師再問我一次。「如何?」
「全部記起來了。」我回答道。那天的團練,我沒有犯下任何失誤。
團練結束後,我得到的回饋是「一起演出吧」。
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情,就一定會讓它做到。
稍微自誇了一番,對不起。雖然最終是成功演出了,但這個禮拜以來確實遇到了許多困難。其中最甚者,莫過於溝通。
在擁有相當高的音樂水準之前,「音樂無國界」可能也只是表面話,畢竟齊奏的音樂是需要相互配合的,而在這裡,配合的過程需要仰賴日文。團練時需要接收來自指揮的指示,團練外的時間也有來自幹部們的注意事項要接收。說實話,要不是小號組其他成員願意協助幫我翻譯,我大概沒有資格成為團隊的一員吧。
*****
總之,感恩、珍惜,然後成長吧。
感恩。我加入到一個十分溫柔的小號組。
珍惜。我加入到一個十分強大的管樂團。
成長。我必須回報他人對我的期待,這是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
我是為了吹奏樂部而來到日本的。
蛤我超喜歡假鬼假怪篇名
回覆刪除可以 我也覺得太正經不太好
刪除大概多久更一次啊==
回覆刪除一個禮拜左右哦
刪除